家风家训散文原创合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家训散文原创合集,供大家参考。
家风家训散文原创 10 篇 篇一 个人的一生,都会打上童年的烙印。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又小又大的山村度过的。说它小,是因为当时山村面积不足 30 平方公 里、人口不过千;说它大,是因为我的外公通过教会我阅读,让我随时进入到广阔的精神世 界。那里,无边无尽;那里,气象万千。
我的外公是位小学校长,为人严厉慈祥。我跟着他长大,学会两样东西,一是喝茶,二是读 书。
每天清晨,外公早起必用砂壶煮一壶酽茶,看茶色由浅变浓,端起来倒入杯中,他一大杯, 我一小杯。入口极苦,外公不让吐出来。
“慢慢咽下去,一会儿甜味就会上来。
”外公说,这 叫回甘。虽然长大后了解到空腹喝茶对身体并无益处,但清晨起床就体味先苦后甜,已成为 一种习惯,也慢慢从喝茶中悟到吃得苦才能尝得甜的人生道理。
每天晚上,外公便点起灯开始读书。为了节约用电,他总是点蜡烛、煤油灯看书。有时候是 竖排的繁体字,有时候是横排的现代文。他看书时,总是随手抓一本给我,从最开始带拼音 的儿歌古诗到后来线装的四大名著,不认得的字、不懂的地方随时递给外公讲解。他们那一 代的读书人,文学知识非常扎实,读过的书,几乎过目不忘。有时候外公来了兴致,还会把 自己读的书讲一段给我听。
外公特别喜欢古代将士的故事, 一套 《薛仁贵征西》 读了无数遍, 也给我讲了无数遍。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外公虽是文人性情,却颇有侠客 气概,一辈子念念不忘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外公还喜欢用书和我玩游戏,我刚认字不久他 就告诉我,我的名字是他取的,取自于《三国演义》 ,让我自己去找。小时候的我哪里耐得 住性子读半文半白、大部头的《三国演义》 ,粗粗读一遍蜀国的故事没有发现,再粗粗读一 遍魏国的故事,还是没有。我便怀疑外公是否在骗我?想让外公给我直接指出来,他却笑而 不语。直到读大学时,外公已去世,伤怀之余再细读《三国》 ,终于看到第四十八回曹操横 槊赋诗前的景物描写“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
”才知道名字的出处,也明白 外公并没有骗我。那一夜,在熄灭台灯后,泪如雨下,仿佛听到了外公隔空的教诲:
“看书 还是要仔细些。
”也仿佛回到小时候的深夜,外公吹灭蜡烛或拧熄煤油灯,跟我说:
“睡觉吧 丫头,留点精力明天再看。
” 阅读,是外公亲手为我种下的慧根,让我失意时有支撑,得意时能感恩;热闹时有所止,寂 寞时有陪伴。不管身在何处,都不大为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而心一旦入了定,人在山村、人 在基层,也觉得分外有味道。斯人已逝,情怀常存。每当夜色降临,打开读书灯,看到窗外 的明月,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温柔闲适的时光,仿佛外公还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仿佛这时光, 从来没有改变…… 篇二 古往今来,有多少高贵的心灵、高洁的境界、高尚的行为在民间久久传颂,深受百姓的崇敬 与爱戴,如一代清吏包拯、于廉、海瑞的故事影响深远,再如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 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但之于我,却是父亲的影响最为深刻。父亲憨厚老实,文凭不高,如 今也已过耳顺之年,却仍然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乡亲们谋福利,为村集体而奉献着。
父亲做事严谨,不论从生产队长、到大队会计,还是村书记,在调解纠纷、批地基、处理家 庭纠纷等方面都不趋炎附势,欺压弱小,本着公心,怀着热情为村里做事,威望极高。他还 经常教诲我们在外的儿女要廉洁,要公正,不贪不义之财,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父亲的言 传身教,潜移默化,使我们几个儿女都养成了在工作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挑肥拣瘦, 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在单位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父亲的“官”不算官,却是百姓的父母官,写材料、开证明、修水渠、做大堰……大事小事 离不开他。父亲的“官”不算大,但找父亲帮忙的人却特别多。乡亲们都很淳朴,请父亲吃
饭、给点小礼品,父亲也都呵呵一笑, “应该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咱不兴那一套” ,宛然拒 绝。
记得我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父亲任村里的大队书记兼大队会计。一天上午,突然听到房门 外有“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好奇地从门缝里偷偷看。进门的是本村四十多岁的伯伯,他谄 笑着边向父亲问好,边提着大包的东西走进屋里来。父亲望了望那伯伯手中大大的袋子,心 里早已明白,是找父亲“开后门”的。那伯伯笑着把那袋子拿起来, “就是那个,杨书记啊, 你看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是吧……”那伯伯的话还没说完,父亲就打断他,眉毛立刻拧成 了一块儿,摇摇头便一口回绝了他,跟那伯伯说“不管是什么事情,我们都得公平公正的做 事” 。几分钟的沉默,那位伯伯勉强地挤出一点笑容,放下手中的东西准备告辞。父亲叫住 他,说把东西拿回去吧,伯伯尴尬地笑着带着东西走出门了。
年幼的我,在房间里看得十分不解。出来之后我问父亲这是怎么回事?父亲说他想吃低保。
又说他家有三个儿子都能挣钱, 没有资格吃低保。
原来父亲是想让真正有困难的困难户吃上 低保,而不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父亲的清廉,让我深受感动。他在自己的岗位上 时刻保持着他的廉洁,平凡的他,做着平凡的事,骨子里却有着一颗廉洁的心。
父亲是辛劳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清脆的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响起来了,我知道父亲又 在加班做报表了,父亲可是村里有名气的算盘高手。现在父亲岁数大了,眼睛花了,但为乡 亲们做事的心却一直没变, 自己配个老花镜, 仍坚持自己写, 自己算。
用我母亲的一句话说:
“三个鸡娃,也要数上一中午” ,说的便是父亲为乡亲们的事情认真,执着的劲。
有人说,清廉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依然挺拔翠绿。
有人说,清廉是一株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有人说,清廉是一朵云,无论是结成冰化成水,依然晶莹、甘纯、透亮。
也有人说,清廉是苦藤上结出的果,看起来很苦,吃到嘴里却清冽甘甜。
我要说,清廉是一种官德,也是一种人品,更是一种境界,清廉使人威严,更使人崇高。
篇三 前段时间,适逢母亲八十岁生日。按照家乡的风俗习惯,凡整十岁的生日都要热热闹闹地庆 祝一番。我们做儿女的也没能免俗,邀请了亲戚们前来为老太太祝寿。
为了达到父亲“简朴低调有意义过生日”的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参加祝寿人数,只邀请亲戚 不邀请朋友,且不收任何人的“份子钱” 。拜寿、切蛋糕、唱生日歌、致贺词、合影、子女 献歌等场面热热闹闹,母亲很是高兴。
晚上,众亲戚散去,我们姐弟三人围坐在一起陪父母亲吃晚饭。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父亲不 顾我们的阻拦,再一次亲自下厨。没过一会儿,父亲的“拿手菜”被端上了桌。不用看,我 们姐弟三人都知道那盘精致的“拿手菜”肯定是韭菜炒小藕。夹起小藕吃了两筷,味道虽然 不如父亲年轻时做的那般可口, 但父亲的良苦用心却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泪水不知什 么时候已经在眼眶里打转,父亲和他的“拿手菜”的故事又再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记忆中父亲第一次做“拿手菜” ,是在姐姐正式参加工作那天。虽然时间久远,但当时的场 景却是历历在目。
那天,是姐姐从泰兴师范毕业到工作单位正式报到的第一天。傍晚,做教师的父亲拖着疲惫 的身子回到家, 刚放下学生们的试卷, 猛然看到母亲正在厨房里为女儿张罗着 “庆功晚宴” , 父亲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跨上自行车就出了家门。
我们都以为父亲肯定是去学校拿什么东 西, 却没想到他去了菜场, 买了韭菜和小藕回来。
一到家, 父亲就招呼我们姐弟三人拣韭菜, 他则认真地切藕片。
母亲有点好奇,问他在忙活什么。父亲把头一抬,神神秘秘地说:
“我要为闺女做一道‘拿 手菜’ ” 。
话一说完,就自顾自地忙去了,倒把母亲愣了半天——也难怪,平时父亲忙于教学工作,对
栏目最新:
-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09-18
- 扫码时代,让法治为老人留个慢窗口2024-09-18
-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2024-09-18
- 什么是低空经济2024-09-18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职住地识别的公交通勤...2024-09-18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2024-09-18
- 纳米金刚石及其衍生物在烃类转化中的研...2024-09-18
-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2024-09-18
- 公路用胶粘剂制备与工程造价应用研究2024-09-18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帮助了解你的免疫力2024-09-18